4月10日上午,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在北校区励学楼205教室召开本学期第六次集体备课会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桑立群出席会议,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会,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涂浩然主持。

会议伊始,涂主任围绕迎评提质工作,涂主任针对课程组教学规范与提升工作提出具体要求,旨在优化教学细节,提升课堂质量。一是新课导入建议通过前情回顾或问题式导入增强互动性,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。二是课堂授课建议使用翻页笔等工具提升演示效果,并示范学习通投屏操作,优化课堂互动。三是授课过程精准把握章节重难点,采用问题式、案例式教学方法,以及设置课堂小测试,提升学生兴趣。
随后,青年教师张馨丹和孟蕴分别围绕教材第九章和第十章进行说课,辅备课专家王梅、杨霞进行思路梳理,抽检张栩琳、姬雅倩、郭柳显老师的备课情况。张馨丹老师围绕第九章“全面依法治国”,分享了教学设计、教学重难点的处理、教学案例及资源使用,思路清晰、定位准确、娓娓道来。辅备课专家王梅教授对教学内容进行了专业的深度分析,结合依法治国来历和发展演变的逻辑脉络进一步剖析,对教学内容的几个方面同与会课程组老师进行了启发式的教学引导。孟蕴围绕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”展开教学展示,以视频导入,引导学生对中华文化在思想上的同鸣共振,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,强调了授课中案例、视频等内容的使用,重难点内容的定位及处理,语言抑扬顿挫、铿锵有力、授课经验丰富。辅备课专家杨霞教授对整个章节的逻辑进行了梳理,在细节方面提供了一些新的案例和视频。三位被随机抽检的老师准备充分,对授课内容掌握娴熟有度,能够感受到进行了充分的准备,为课程组迎评工作奠定了底气。

接着,备课会专家们对教学展示内容进行了精彩点评,并与与会教师展开深入交流。王梅副教授认为,应凸显全面依法治国中的“全面”,不仅是对法治实践范围的界定,更是对法治建设深度和广度的要求。谢小云副教授强调应围绕“十一个坚持”,讲清楚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,以及各小节之间的逻辑关系。高家方教授指出,授课需吃透内容,突出重点,有所取舍,避免面面俱到,案例选择要精准。李晓红教授则强调,授课内容应紧扣依法治国主线,把握立法、行政、司法、执法的逻辑顺序。涂主任对案例教学法给予高度认可,提出案例选用须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,逻辑层层递进,如同织毛线般环环相扣。

最后,副院长桑立群在总结发言中肯定了课程组的备课形式,指出其在教学重难点研讨和资源分享方面提供了典型示范。他提出未来备课工作的三点展望:一是定期开展教研活动,推动教学团队整体发展积累教学经验和智慧;二是加强教学成果的推广应用,助力青年教师掌握优秀教学方法和案例;三是鼓励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勇于创新,探索契合学生发展的新模式。

通过本次备课会,教师们对授课内容的理解更加深入,教学方法和策略得到进一步优化,团队凝聚力和协作精神显著增强,为本科教学评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(图文:马克思主义学院 赵立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