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,守正创新推动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,4月3日下午,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组在北校区励学楼107会议室召开本学期第五次集体备课会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邢增銮、桑立群出席会议,课程组全体教师参会,会议由教研室主任涂浩然主持。

会议伊始,涂主任在会议中围绕迎评促建工作顺利推进,部署了本月3项重点工作。一是规范课程脚本提交,通过学习通自动提醒与教师督导结合,督促学生于4月10日前完成思想政治实践课视频脚本的规范化提交;二是开展档案自查整改,组建核查小组,对照本科教学审核评估指标,全面核查系统教学档案,发现问题及时整改;三是转向“三阶递进式”集体备课,自4月初开始每周开展专题磨课,由教授们牵头,通过“说课—微课—专家指导”机制优化核心教学单元设计,培育3-5个示范性教学案例。
随后,青年教师赵立娜和吴浪莎分别围绕教材章节进行教学示范。赵立娜以“加快建设教育强国”为主题,详细分享了第七章教学内容设计、教学手段运用及资源利用,条理清晰、案例丰富、流程完整。吴浪莎围绕“全过程人民民主”展开教学展示,以问题导向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创新性、优越性及本质特征,生动阐释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特性及其实践意义,有效激发学生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感。

接着,与会教师围绕教学展示内容展开深入讨论,重点探讨理论性与生动性结合、教学语言流畅性及案例典型性等问题。谢小云教授指出两位教师语言表达清晰、内容熟练,体现了扎实专业素养。高家方教授从教学导入、语言表达、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点评,强调语言生动性和案例典型性的重要性。李晓红教授建议增强课堂互动性和案例的正面导向作用,以激发学生的理论认同、政治认同和情感认同。彭定光教授具体分析了教材第七章的结构,提出教学实施应聚焦教育、科技、人才“三位一体”推进的内在机理,并建议增设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三者关系。王梅教授强调,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是课程教学的关键,同时,结合学生专业、热点问题及社会现实,帮助学生理解党的创新理论,从而提升教学实效性,实现本课程的育人目标。

最后,副院长桑立群对本次备课会进行总结发言,向课程组教师提出了3点建议与期望:一是做好学生问卷调研,以便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实际需求与真实想法;二是扩充阅读领域,拓宽学术视野,从而丰富教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;三是对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性重构设计,捋顺逻辑结构,有效提升教学质量。

本次备课会采用“部署-研讨-指导”模式,形成了行动引领、资源共享、智慧集聚的立体化实施路径。与会教师纷纷表示将将通过行动转化机制,推动备课成果向教学效能转化,构建“理论-实践-认同”的思政课教学闭环,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注入新动能。(图/文 马克思主义学院余小红、韦婷婷)